|
方法1(最簡單的方法)
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方法來區分軟水和硬水,最簡單的辦法就是:分別用兩只燒杯取等量水樣。向兩只燒杯中分別滴加等量肥皂水。泡沫多、浮渣少的為軟水。反之,泡沫少、浮渣多的為硬水。
方法2(日常中我們常見的辦法,如果軟水就不會有水垢)
還可以用燒杯加熱,在杯壁留下較多水垢的是硬水。因為硬水是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,鎂物質的水,加熱后,這些可溶性的鈣鎂物質轉化成不可溶性的物質,沉淀雜質多的是硬水,雜質越多,水的硬度越大。
方法3
取一干凈、干燥的玻璃片。分別在不同的位置滴等量水樣。待其完全蒸發后,白色殘留物多的為硬水,反之為軟水。
軟水使用好處,這個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關心的!
?軟水降低衣物的磨損,使衣物洗后松軟,使衣物色澤保持更長久;
?軟水減少潔具污垢的產生。
?軟水洗衣物,節省各種洗滌劑50%~80%;
?軟水使您頭發光滑,皮膚細膩;
?軟水降低管道的維修維護;
?軟水預防結石病發病率,維護健康;
?軟水減小維修維護,提高熱效率;
我覺著可以這里理解軟水只是讓生活更舒適,提高了我們的生活品質而已。
我們是怎么把水變軟呢?
軟化水的方法有(有點小專業,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):
1.納米晶TAC軟水法
即TemplateAsistedCrystallization(模塊輔助結晶),利用納米晶產生的高能量,把水中游離的鈣、鎂、碳酸氫根離子打包成納米級的晶體,從而阻止游離離子生成水垢。
2.石灰蘇打法
先測定水的硬度,然后加入定量的氫氧化鈣和碳酸鈉,硬水中的鈣、鎂離子便沉淀析出。
Ca(HCO3)2+Ca(OH)2=2CaCO3↓+2H2O
Mg(HCO3)2+2Ca(OH)2=Mg(OH)2↓+2CaCO3↓+2H2O
CaSO4+Na2CO3=CaCO3↓+Na2SO4
3.磷酸鹽軟水法
對于鍋爐用水,可以加入亞磷酸鈉(NaPO3)作為軟水劑,它與鈣、鎂離子形成絡合物,在水煮沸時鈣、鎂不會以沉淀形式析出,從而不會形成水垢。此法不適合于飲用水的軟化。
4.離子交換法
沸石和離子交換劑雖然都不溶于水,但其中的鈉離子和氫離子可與硬水中的鈣、鎂離子發生交換反應,使鈣、鎂離子被沸石、人造沸石、離子交換劑吸附而被除去。長期使用后失效的沸石和離子交換劑可以通過再生而重復使用,故此法是既經濟又先進的軟水法。
CaCO3+2Na-R=Ca-2R+Na2CO3
Ca(HCO3)2+2Na-R=Ca-2R+2NaHCO3
MgCO3+2Na-R=Mg-2R+Na2CO3
Mg(HCO3)2+2Na-R=Mg-2R+2NaHCO3
注:R為樹脂交換基
5.加藥法
向水中加入專用的阻垢劑,可以改變鈣鎂離子與碳酸根離子結合的特性,從而使水垢不能析出、沉積。目前工業上可以使用的的阻垢劑很多。這種方法的特點是:一次性投入較少,適應性廣;但水量軟大時運行成本偏高,由于加入了化學物質,所以水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,一般情況下不能應用于飲用、食品加工等方面。在民用領域中也很少應用。
6.電磁法
采用在水中加上一定的電場或磁場來改變離子的特性,從而改變碳酸鈣(碳酸鎂)沉積的速度及沉積時的物理特性來阻止硬水垢的形成。其特點是:設備投資小,安裝方便,運行費用低;但是效果不夠穩定性,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,而且由于主要功能僅是影響一定范圍內的水垢的物理性能,所以處理后的水的使用時間、距離都有一定局限。多用于商業(如中央空調等)循環冷卻水的處理,不能應用于工業生產及鍋爐補給水的處理(同時由于該種設備的機理并未得到真正的理論證實)。
7.膜分離法
納濾膜及反滲透膜(RO)均可以攔截水中的鈣鎂離子,從而從根本上降低水的硬度。這種方法的特點是,效果明顯而穩定,處理后的水適用范圍廣;但是對進水壓力有較高要求,設備投資、運行成本都較高。一般較少(NF)
特別注意:工業上處理的軟化水人們不可飲用,因為成本問題,一般工業軟化水處理是用鈉離子置換出鈣、鎂離子,人們如果長期飲用含高鈉鹽的水,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。例如: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腦血栓等。